受“市場不相信鮑威爾”的情緒影響,美國成長股集體崩潰中。
這其中,Rivian的高開低走頗具代表性。
5月9日開盤,Rivian股價下滑14%,創歷史新低,當日開盤交易價格為24.77美元。
5月10日,歷史被再度刷新,其股價跌20.88%,收盤價22.78美元。
作為電動汽車初創公司,去年11月10日,Rivian以每股78美元的價格正式上市。出道即巔峰,其被稱是自Facebook以來美國規模最大IPO。
隨后,未交付一臺車,有著“特斯拉殺手”之稱的Rivian股價飆漲至179.5美元,市值也攀至1520億美元。
截至發稿前,Rivian市值為205.25億美元,據此前制高點,跌幅達86.5%。
福特拋售的致命一擊
Rivian股價“自由落體”式的跌滑,與拋售預告有關。
相關消息稱,Rivian股票禁售期結束后,將有多方預備減持。
5月9日,福特以26.8美元/股的價格售出800萬股Rivian股票。次前福特持有股票數目為1.02億股,占Rivian流通股票的12%。
福特做此決策并不意外。
財報顯示,福特汽車有54億元的財務虧損是由于持有Rivian 股票大幅縮水所致。
2022年一季度福特營收總額為345億美元,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23億美元,但由于Rivian股價大幅下滑,導致其當季整體凈虧損31億美元。福特股價也由此下跌超過17%。
雖然2021年四季度,福特也曾因持有Rivian 股票而獲得82億美元收益。不過隨著Rivian 2021年度Q3財報發布,Rivian 的市值浮沫逐漸退去,其尷尬處境日益明顯。
早在2021年末,福特與Rivian的合作意向就有變動的苗頭。
首先是,福特放棄用Rivian的電動汽車底盤和硬件生產林肯新車型;隨后有消息稱,雙方取消了聯合開發電動車計劃。
有網友調侃:想提問福特,作為Rivian的第四大股東,炒股失敗是怎樣的體驗?
身為Rivian第二大股東的亞馬遜或許能感同身受。
亞馬遜的財報內容顯示,該公司Q1營業收入下降59%,凈虧損38億美元。其中包含76億美元的稅前估值損失,以及對Rivian的普通投資非營業費用也計算在內。
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Rivian的股票在上升期曾為亞馬遜收益達120億美元。截至去年12月31日,亞馬遜持有Rivian電動車17.74%的股份。
有消息稱,摩根大通也計劃以26.9美元/股的價格出售1,300萬至1,500萬股Rivian股份。
畫餅噎住自己?
Rivian是以很討巧的方式出道的。
針對美國市場用戶,Rivian選擇主打電動皮卡領域,這個講故事的素材備受資本市場青睞。
Rivian上市第一周,因為市值超緊隨特斯拉豐田之后,一度晉升為“世界第三大車企”。
據公開資料,僅2019年Rivian就通過4輪融資拿到28.5億美元。投資方包括前文提到的福特、亞馬遜等。
由于上市前沒有一臺車交付就能被資本“盲投”,其還被馬斯克酸過:有無可能,創辦一家電動汽車公司,在未交付任何汽車的情況下估值低于10億美元?
Rivian的打法被評價為“典型理工科的慢性子”:因想融入汽車產業鏈和招攬人才,工廠選址貼近底特律與芝加哥。毫不吝嗇時間花在設計改良與調整上,且不屑于在此期間做宣傳刷存在感。
這一“性格”,很快吸引大佬們對其寄予厚望。但該性格是成敗皆可歸因的“蕭何”,隨著時間流過,Rivian的交付能力,消耗著投資者們的預期信心。
從生產和交付來看,RivianQ1分別實現2500輛和1200輛,照此推測有望在年內實現2.5萬的產量。但這只接近市場曾估測數量的一半。
有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底,Rivian的訂單超7萬輛,按照當前速度釋放此批訂單,需要排期至2024年。
值得一提的 ,Rivian第二大股東股東亞馬遜也是其最大客戶。2019年亞馬遜向Rivian預定10萬輛電動配送車的訂單,按計劃該筆訂單應于2024年以前交付。
雖然Rivian將獲得美國佐治亞州15億美元的州和地方激勵措施和稅收抵免,計劃在該州建造年產能40萬輛的新工廠。據悉該工廠將雇傭約7500名工人,但預計2024年底才能投入運營。
Rivian當前因供應鏈限制與生產障礙陷入了產能地獄。
影響Rivian產能爬坡的很大原因是電池模組不能就位。
有消息顯示,Rivian發給客戶的郵件曾提到,Rivian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皮卡R1T和SUV車型R1S大約7.1萬個預訂單中,大部分車型均小型電池組版本選項,如堅持選擇更大的電池組,交付時間將拖延至2023年。
而上述提到電池組的關鍵供應商在上海。
有媒體報道稱,由于該設備涉及較高的技術含量(雖不是高精尖)和產能匹配問題,只有上海工廠的設備生產具有相應的產能和工業化能力,故而是影響Rivian大容量電池成套的圓柱模組產線的關鍵。
2021年12月初,Rivian IPO后的首份財報表明,其Q3營收額100萬億美元,凈虧損12.33億美元。官方表示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生產面臨嚴峻挑戰。
今年3月,Rivian 被股東方提起訴訟。原因是此前Rivian汽車定價過低,上市之后沒多久便調高價格,股東認為公司沒有將定價過低一事告訴投資者,而漲價行為將導致Rivian 聲譽受損。
對此,Rivian 的解釋是漲價是由于通脹。
今年4月中國疫情的漩渦中心正是上海,疫情、原料與零件價格上漲更是舉世皆知。
結語:
Rivian后市如何?福特們的減持選擇,反應出當前資本市場看待Rivian的態度。
以福特為例,拋售后其所持Rivian 股票不足以往總量的10%,但為日后合作留下觀望窗口。
造車方面福特著手單干。4月26日,福特皮卡車型猛禽-F150宣布將電動化生產。
此外,國內比亞迪、東風、吉利等也以官宣或信息披露的方式宣布入局Rivian 瞄定的皮卡細分市場。
即使市場方面前景良好,但新造車企業過去未賣一車就市值封神的時代還會回來嗎?
“目前美股市場環境對未盈利成長股的估值不太友好,暫時還沒見到企穩跡象”,招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經理白毅陽告訴鳳凰網汽車。
版權聲明:本文來源于鳳凰網汽車,如涉及版權問題,敬請原作者原諒,并聯系微信somahelper進行處理。